王扶林簡介
簡介:
中國第一代電視藝術家,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制片人、導演。1931年2月生于江蘇省鎮江市。1955年,日本商品展覽會首次在我國開辦,他被委派參加了電視節目的轉播工作。
個人喜好
星路歷程
在中國人的心中,幾乎可以說,知道四大名著電視劇的人都知道王扶林這個名字,因為四大名著改編電視劇,兩部最難的作品《紅樓夢》與《三國演義》,都是王扶林一手打造!
王扶林于1931年2月在江蘇鎮江市出生。
中國第一導演王扶林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內地已經出了兩代電影導演,而電視劇這個新的藝術形式對于人們來說還很陌生。1979年王扶林赴英國考察期間,看到了英國改編的莎士比亞劇集,暢銷海內外,深受全世界上界歡迎。其他國家的名著也被改編了不少,卻偏偏沒有中國的名著!終于,王扶林有了當時的遐想,電視連續劇這種藝術形式我們應該采用。
王扶林的這種想法,當時在國內得到了推廣。1981年的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是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正是王扶林的作品。據王扶林個人介紹,在那個時候,他完全沒有想到,后來拍攝《紅樓夢》與《三國演義》的任務會落到他的頭上。
我們中國五千年文化,長篇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都是優秀作品,必須盡快得到普及(當時似乎對《水滸傳》沒有太多重視)!
奇跡的出現,開始于他頂著巨大壓力著手拍攝《紅樓夢》的時候。這種壓力,喜愛四大名著的讀者都能明白,任務艱巨,而幾乎所有人都對此充滿了懷疑!
在當時較具威望的劇作人員,沒有人敢挑戰這個任務,但最高興的是,劇組請到那個龐大的顧問團,大師云集,可謂空前絕后!他們是出于對《紅樓夢》的真心熱愛,條件所限,他們沒能得到太多回報,甚至當《紅樓夢》播出的時候,已經有多少人的名字被打上了框!他們沒有任何報酬,卻熱情無私地貢獻了他們的學識和意見。
那么當時參與拍攝的劇組成員,便都是和這些顧問一樣,出于對《紅樓夢》的深愛,無私的為這部作品奉獻了四年的時光。在王扶林的帶領下,演員們經過兩輪培訓,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那個年代拍攝的四大名著前三部(本人絕無排斥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之意,只是該劇誕生較晚,因此缺乏相關資料與個人了解,故暫且這樣說起),所有劇組成員默默奉獻,所有演員幾乎把自己變成了劇中的人物。在他們的心中,角色無主次,只有自己對他們的喜愛。
王扶林給平兒說戲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誕生,使王扶林脫穎而出。《紅樓夢》的成功,也直接使得后來拍攝《三國演義》的任務又落在王扶林的頭上。
《三國演義》劇組始創于1989年,總制片人任大惠也是《紅樓夢》的制片主任之一(當然也是后來《水滸傳》的總制片人)。自《三國演義》劇組創立,任大惠認為總導演當屬王扶林。關于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好笑的傳說,說任大惠找到王扶林,三句話確定了他的總導演身份。哪三句?“我代表制作中心兩位主任張天民和阮若琳來找你”,“《三國演義》正式籌拍,領導小組已經成立一個月了”,“我作為總制片人也代表領導小組聘請你來擔任總導演”,末了三個字“怎么樣”。王扶林當時天旋地轉,“現在怎么回答你呢?這個《三國》能不能拍好,怎么拍,……你能不能容我考慮一下?”任大惠特別爽快,告訴他說“行,給你三分鐘”。傳說王扶林《三國演義》總導演就是這樣擔任的。
《紅樓夢》的劇本不好改,因為涉及到各種事件表達之復雜,以及情節的還原;而《三國演義》其實也一樣啊,因原著誕生過早,語句較簡潔,因此拓展空間更大,如果能將劇本還原到“恰到好處”(注意,我用的這四個字,很簡單,但我想了很久),實在是太難了。在劇本改編上,《紅樓夢》應該說很好了,而《三國演義》這一點上也成功了。既突出了那個“義”,又作了情節恰到好處的還原。而《三國演義》情節含量極大,人物極多,規模就更不用說了,限于各種條件,在當時迫于無奈采用了五個劇組合作的方式拍攝,這些無疑給王扶林制作《三國演義》帶來了偌大的困難。
《紅樓夢》足跡踏遍中國九省,設立兩座外景點(在當時沒有建立影視基地這一說法),拍攝過程歷時3年;《三國演義》的足跡更是幾乎遍及“三國演義”故事發生的每個地方,建立了兩座巨大的影視基地,群眾演員計40萬人次,投資1.7億,歷時五年!王扶林與任大惠一起,可以說把自己半生的精力獻給了名著事業,于是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經典之作。雖然這兩部作品硬傷也較多,但實在是瑕不掩瑜!
拍攝《三國演義》曹操那個年代客觀條件有限,但人的觀念也不同,可以用心投入去塑造真正文學上的形象,演繹真正文學名著中的故事。如今觀念不同了,相信客觀條件很難讓人再用這種心態來拍攝四大名著了吧。無論如何,新版四大名著電視劇會引發更多人重新探索原著,這應該是個必然,所以老版的堅持者大可不必對新版太過排斥。因為王扶林也支持拍攝新版名著的。一些題外話。
在中國電視劇的創作史上,第一制片人當屬任大惠,而第一導演,王扶林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