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賀慈航的小說《陷阱上的鮮花》改編。
長江醫(yī)科大學60周年校慶,前輩尊長、同窗校友共濟一堂。校慶大會上,校長龔凡把病員集體贈送的寫的"神醫(yī)圣手"四個大字的條幅送給了從教40年的潘一丁教授。潘教授激動地接過條幅,又轉(zhuǎn)身送給了他的老師仲老先生,以謝教育之恩。40年來的成就,飽含著許多從失誤中得來的血的教訓(xùn)。面對榮譽,更促使潘一丁出版總結(jié)自己失誤的《歷年誤診病例剖析》一書,希望失敗的教訓(xùn)同樣給人們帶來啟示。
正當學校沉浸在校慶的喜悅中時,發(fā)生了一起誤診死亡事故。死者是舞蹈學校尖子學生趙小妹,主治大夫是潘一丁的兒子潘大成,他年輕有為,不免恃才傲物。這次他草率診斷,忽略了患者的某些癥狀,造成誤診。即將卸任的校長龔凡,在這意味著自我總結(jié)的校慶日子里不希望出現(xiàn)事故;他的接班人王艾也暗示大成,不要將未記入病案的情況講出來,打算以正常死亡平息此事。趙小妹父母也拒絕尸檢。為了弘揚求實精神,潘一丁教授不顧校方的阻攔和兒子進退兩難的處境,親自到趙家,說服其父母在尸檢單上簽了字。潘大成在父親的幫助下,鼓起勇氣,等待尸檢的結(jié)果。
學校召開大型學術(shù)會議,潘一丁做了長篇學術(shù)報告,講述了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就在他講到自己誤診的最后一例時,在座的閔護士長突然暈倒。原來,潘大夫誤診的那位25歲的膽囊癌患者正是她當年新婚不久的丈夫。閔護士長深深愛著潘教授,潘教授不顧可能失去護士長的愛情,把這件事講出來,是為了剖析自己,教育后者。在他的啟發(fā)下,潘大成也講出了誤診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