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冰壺錦標賽》詳細介紹:
冰壺,又稱冰上溜石,有“冰上國際象棋”的稱號。起源于蘇格蘭,14世紀蘇格蘭流行在冰上進行一種類似地滾球的游戲。16世紀開始出現冰壺比賽。18世紀傳入北美。1795年蘇格蘭成立世界上第一個冰壺俱樂部。1807年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1838年蘇格蘭冰壺俱樂部制定第一個競賽規則。
世界冰壺錦標賽是除冬奧會外最高水平的冰壺比賽,每年舉辦一次,由世界冰壺聯合會主辦。包括世界男子冰壺錦標賽、世界女子冰壺錦標賽和世界混合冰壺錦標賽。世界男子錦標賽始于1959年(當時命名為首屆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壺錦標賽),世界女子錦標賽始于1979年。從2005年起,男子世錦賽和女子世錦賽在不同的場地舉行。2008年起混合(男+女)錦標賽開始舉辦。自從參賽以來,加拿大一直統治著男子世錦賽和女子世錦賽。2009年3月21日-29日在韓國江陵舉行的世界女子冰壺錦標賽,中國女子冰壺隊奪得冠軍,這也是非歐美隊第一次獲得冰壺世界冠軍。
冰壺的場地長44.5米、寬4.32米,四周設有高2英寸,寬4英寸的木框。場地一端畫有一個直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擲壺區,稱為本壘。場地中線兩側分別有前衛線、丁字線和后衛線,冰壺擲出后,如果未進前衛線或越過后衛線都視作無效,將被清出場外。丁字線的交叉點為營壘的中心點,以中心點為圓心,向外分別各畫一個半徑為0.15米、0.61米、1.22米、1.83米的同心圓,稱為營壘。冰壺(砥石)由蘇格蘭不含云母的花崗巖石制成,直徑29厘米,厚11.5厘米,重19公斤。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隊伍對抗進行,每隊由四名隊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每局兩隊每名隊員均有兩次擲球機會(共16壺)。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四壘)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壺時,由兩名己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準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隊員擲壺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壺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冰壺撞出營壘或將本方冰壺撞向營壘圓心。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后,每一局中擁有進入營壘并且距離圓心最近的隊伍得分,該隊場地上每一個進入營壘,并比另一隊所有冰壺都更接近營壘圓心的石壺都可計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